《西藏民族学院学报》杂志社
首页 > 期刊导读
 
/ / /
 

大学英语教师职业倦怠及其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

 
来源:西藏民族学院学报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4-25
 

一、职业倦怠的相关理论

职业倦怠(burnout)指个体在工作重压下产生的身心疲劳与耗竭的状态。最早由Freudenberger于1974年提出,他是用临床的方法理解倦怠的,认为职业倦怠是一种最容易在助人行业中出现的情绪性耗竭的症状。

随后,马勒诗(Maslach)等从社会学角度,着重强调情感压力,对工作环境和职业倦怠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他认为职业倦怠包含—情感耗竭、去个性化和低个人成就感。情感耗竭属于职业倦怠的个体压力维度,指没有活力,没有工作热情,感到自己的感情处于极度疲劳的状态。它被发现为职业倦怠的核心纬度,并具有最明显的症状表现。去个性化属于职业倦怠的人际关系维度,指刻意在自身和工作对象间保持距离,对工作对象和环境采取冷漠、忽视的态度,对工作敷衍了事,个人发展停滞,行为怪僻,提出调度申请等。低个人成就感属于职业倦怠的自我评价维度,指倾向于消极地评价自己,并伴有工作能力体验和成就体验的下降,认为工作不但不能发挥自身才能,而且是枯燥无味的烦琐事物。

巴利A.法伯(Barry A.Farber)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工作环境方面对职业倦怠进行研究。他认为倦怠是由于个体对付出和所得严重失衡的认识,他们大多对工作期望是不现实的,容易产生幻想破灭和倦怠。这种认识上的失衡是由两类情境造成的,一是个体处于过多刺激情境中(如教师教太多学生);二是个体面对有限的刺激情境缺少挑战(如教师常年任教同一年级或同一门学科)(刘漫琳,2005)。

二、本研究的相关情况

1.被试选取

本研究的被试是西藏民族学院外语学院的英语教师。笔者本科就读于西藏民族学院英语专业,请在校老师帮忙发放并收集问卷,共收集有效问卷32份。

2.测量工具

本研究采用的量表是由中南大学的余娟在她的硕士论文中编制而成的,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本次研究采用Maslash对职业倦怠维度的分类,包括情感耗竭、去个性化和低个人成就感。问卷采用李克特量表的形式,计分分为五级,即由正向项目和反向项目组成。

3.数据处理和分析

由于测量规模较小,本研究的数据处理和分析主要用EXCEL和人工进行,EXCEL主要用于对相关因子进行分析,数据录入和表格处理主要由研究者人工完成。

三、测量结论

大学英语教师的职业倦怠水平较低。在职业倦怠的三个维度上,不同的因素产生的影响也不同。情感耗竭和去个性化在职称和教龄上呈现出显著差异。性别、教育背景和所教专业在三个维度上均有差异,但不明显。

教龄也对情感耗竭具有显著影响。教龄在16年以上的教师在三个维度上的得分均明显高于其他教龄阶段的人。尽管就平均分来看,不同职称的教师在三个维度上不存在显著差异,但是值得注意的是,三个维度上副教授的得分均高于讲师和助教,这一点也反映出语言教学和非语言教学的差异。一般来说,随着教龄的增加和职称的提高,教师能够在教学和科研上更加得心应手,然而,现代社会学生从小开始学习英语,课堂不再是学习英语的唯一途径,加上教育改革和教学技术不断更新,这些都会给资历较深的教师带来巨大挑战,在某种程度上导致职业倦怠。

四、建议

首先,教师是一种职业,要养成良好的职业心态,把教师职业当成自己的终身事业去追求,而不仅仅是谋生的工具。另外,要明确教师的专业化发展贯穿于整个职业生涯中,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难免会经受挫折、产生倦怠。教师和管理部门要做的就是重视并积极处理教师倦怠,从而使教师能够顺利度过低潮期,勇敢追求专业成长。

其次,根据巴利A.法伯的研究成果,为了避免或减缓教师的付出与所得的不一致,学校管理人员要注重合理安排班级规模和轮流管理班级,赋予教师更多的自主权和自由度。

第三,教师的主要工作对象是学生,因此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独特性和差异性,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教师期望通过获得学生及家长的认可和肯定来实现自身价值,然而学生的课堂不规范行为和对学习的不重视使教师的心理受创,因而导致倦怠。因此,学生要在班级里与老师充分合作,认真听讲,遵守纪律,这有利于形成由课堂环境、学生学习和师生关系组成的良性循环。

此外,教师要掌握自己身心健康的主动权,不断总结应对倦怠的技巧,例如增强体育锻炼,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积极有效地进行自我调适,维护身心健康。全社会也要对教师职业建立合理期望,教师是真实的人,而非古书中的圣贤。

〔责任编辑:钱晓玲〕

一、职业倦怠的相关理论职业倦怠(burnout)指个体在工作重压下产生的身心疲劳与耗竭的状态。最早由Freudenberger于1974年提出,他是用临床的方法理解倦怠的,认为职业倦怠是一种最容易在助人行业中出现的情绪性耗竭的症状。随后,马勒诗(Maslach)等从社会学角度,着重强调情感压力,对工作环境和职业倦怠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他认为职业倦怠包含—情感耗竭、去个性化和低个人成就感。情感耗竭属于职业倦怠的个体压力维度,指没有活力,没有工作热情,感到自己的感情处于极度疲劳的状态。它被发现为职业倦怠的核心纬度,并具有最明显的症状表现。去个性化属于职业倦怠的人际关系维度,指刻意在自身和工作对象间保持距离,对工作对象和环境采取冷漠、忽视的态度,对工作敷衍了事,个人发展停滞,行为怪僻,提出调度申请等。低个人成就感属于职业倦怠的自我评价维度,指倾向于消极地评价自己,并伴有工作能力体验和成就体验的下降,认为工作不但不能发挥自身才能,而且是枯燥无味的烦琐事物。巴利A.法伯(Barry A.Farber)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工作环境方面对职业倦怠进行研究。他认为倦怠是由于个体对付出和所得严重失衡的认识,他们大多对工作期望是不现实的,容易产生幻想破灭和倦怠。这种认识上的失衡是由两类情境造成的,一是个体处于过多刺激情境中(如教师教太多学生);二是个体面对有限的刺激情境缺少挑战(如教师常年任教同一年级或同一门学科)(刘漫琳,2005)。二、本研究的相关情况1.被试选取本研究的被试是西藏民族学院外语学院的英语教师。笔者本科就读于西藏民族学院英语专业,请在校老师帮忙发放并收集问卷,共收集有效问卷32份。2.测量工具本研究采用的量表是由中南大学的余娟在她的硕士论文中编制而成的,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本次研究采用Maslash对职业倦怠维度的分类,包括情感耗竭、去个性化和低个人成就感。问卷采用李克特量表的形式,计分分为五级,即由正向项目和反向项目组成。3.数据处理和分析由于测量规模较小,本研究的数据处理和分析主要用EXCEL和人工进行,EXCEL主要用于对相关因子进行分析,数据录入和表格处理主要由研究者人工完成。三、测量结论大学英语教师的职业倦怠水平较低。在职业倦怠的三个维度上,不同的因素产生的影响也不同。情感耗竭和去个性化在职称和教龄上呈现出显著差异。性别、教育背景和所教专业在三个维度上均有差异,但不明显。教龄也对情感耗竭具有显著影响。教龄在16年以上的教师在三个维度上的得分均明显高于其他教龄阶段的人。尽管就平均分来看,不同职称的教师在三个维度上不存在显著差异,但是值得注意的是,三个维度上副教授的得分均高于讲师和助教,这一点也反映出语言教学和非语言教学的差异。一般来说,随着教龄的增加和职称的提高,教师能够在教学和科研上更加得心应手,然而,现代社会学生从小开始学习英语,课堂不再是学习英语的唯一途径,加上教育改革和教学技术不断更新,这些都会给资历较深的教师带来巨大挑战,在某种程度上导致职业倦怠。四、建议首先,教师是一种职业,要养成良好的职业心态,把教师职业当成自己的终身事业去追求,而不仅仅是谋生的工具。另外,要明确教师的专业化发展贯穿于整个职业生涯中,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难免会经受挫折、产生倦怠。教师和管理部门要做的就是重视并积极处理教师倦怠,从而使教师能够顺利度过低潮期,勇敢追求专业成长。其次,根据巴利A.法伯的研究成果,为了避免或减缓教师的付出与所得的不一致,学校管理人员要注重合理安排班级规模和轮流管理班级,赋予教师更多的自主权和自由度。第三,教师的主要工作对象是学生,因此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独特性和差异性,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教师期望通过获得学生及家长的认可和肯定来实现自身价值,然而学生的课堂不规范行为和对学习的不重视使教师的心理受创,因而导致倦怠。因此,学生要在班级里与老师充分合作,认真听讲,遵守纪律,这有利于形成由课堂环境、学生学习和师生关系组成的良性循环。此外,教师要掌握自己身心健康的主动权,不断总结应对倦怠的技巧,例如增强体育锻炼,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积极有效地进行自我调适,维护身心健康。全社会也要对教师职业建立合理期望,教师是真实的人,而非古书中的圣贤。参考文献:[1]程晓堂.英语教师职业倦怠情况调查[J].外语艺术教育研究,2006,(12).[2]许海燕.大学英语教师职业倦怠现状的调查与研究[J].教育与现代化,2010,(3).[3]杨秀玉,孙启林.教师的角色冲突与职业倦怠研究[J].外国教育研究,2004,(9).[4]余娟.高职院校教师职业倦怠的实证分析[D].长沙:中南大学,2010.[5]张艳秋.中职教师职业倦怠与应对方式——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3.


文章来源:西藏民族学院学报 网址: http://xcmzxyxb.400nongye.com/lunwen/itemid-34759.shtml


上一篇: 西藏第一所高校的媒介形象——《人民日报》中
下一篇: 无机化工论文_空心NiCo_(2)S_(4)纳米球助催化剂担载ZnIn_(2)S_(4)纳米片用于可见光催化制氢(英文)



点击在线投稿

 
/ / /
 
 
 
 

Copyright 2001-2021 400农业期刊网版权所有 做最专业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本站不是《西藏民族学院学报杂志社》官网,如果需要联系官方杂志社,请联系客服索取网站或者电话。